一、传播疫病
早在致病微生物被发现之前,人类就知道一些瘟疫的流行和鼠类有密切的关系。例如1736年清乾隆年间诗人师道南在他的《鼠死行》中就生动地记述了当时鼠疫流行与鼠的关系,所以灭鼠也成为重中之重。
鼠类可以直接把病菌传播给人,或通过体外寄生虫间接传给人,起着传播媒介和保菌作用。现已知家栖鼠类至少能传播35种人的疾病,可见鼠类对人健康威胁的严重性。被鼠类夺走的生命是无法计算的,有人估计大大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。尽管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,大部分鼠传疾病的流行都得到控制,但全世界由于鼠类对食物的破坏,因食物短缺、营养不良间接死于鼠害的人仍然很多,且有增加的趋势。许多地区还有自然疫源地,兽疫流行仍很猖獗,人间疫情时有发生,每年疫情监测还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。
我国鼠传的疾病主要有鼠疫、钩端螺旋体病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鼠型斑疹伤寒、恙虫病、血吸虫病、旋毛虫病、沙门氏菌类病等。
二、农业上的损失
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,全世界的农业约有20%损于鼠害,相当于25个最贫穷国家的国民总产值,价值170亿美元。
热带和亚热带的经济作物、水稻和小麦是最易受到鼠害的,平均损失约10%,高发达年份达90%。水稻秧田和播种期的花生损失最为严重。
粮食收获后,由于贮存不当受鼠害的损失更为严重,但一般不为人们所注意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,全世界贮粮的鼠害损失占收获量的5%,发展中国家更高,达15-20%。据我国台湾的资料,每年贮存粮食的损耗为10%,同年粮食的增产率为4.6%,说明贮粮鼠害的损失完全抵消了增产而有过之。我国1984年粮食产量达40700多万吨,增产率为5.1%。贮存鼠害的损耗若以5%计算,损耗量高达2035万吨,超过了当年的进口量。
每只鼠1天要排粪25-150粒,排尿10-20毫升,终生不断脱毛。这些排泄物对贮粮的污染损失也很巨大。
更严重的是鼠类对农业水利的破坏。鼠类在堤坝上打洞,常常是引起决堤水灾的罪魁祸首。